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僅要在專業(yè)學習上刻苦鉆研,而且還要在實踐活動上“大顯身手”,這是多數(shù)大學生共同面臨的現(xiàn)狀,而這樣的情況在新傳專業(yè)也普遍存在。
漂亮的實習經歷一直是校園招聘中的重要砝碼,暑假也往往是新傳學子走上實習崗位的熱門時期。但實習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無論是找實習還是正在實習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當然,也會有很多的快樂和成果。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分享一篇來自新傳專業(yè)同學的投稿文章,作者跟自己身邊在各類傳媒機構實習的同學、朋友聊了聊,分享他們經歷過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在傳媒行業(yè)實習會有哪些挑戰(zhàn)與收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撰文 | 聶偉
編輯 | 木柯
實習去哪兒?
今年上半年開學不到一個月,小聲發(fā)現(xiàn)班上同學基本上找好了實習單位。“學校有實習學分要求。同學一般都會去報社、電視臺、互聯(lián)網企業(yè)等和媒體相關的單位。”
“我當時不是很想去這些地方了,本科時都體驗過。”小聲最后選擇去了市博物館,“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選擇,和文物打交道的經歷很難得。”
但傳統(tǒng)媒體與互聯(lián)網,才是大部分新傳學子的實習去處。
“一是學校要求實習實踐;二是對互聯(lián)網大廠比較感興趣,想看看自己到底適合什么樣的工作;三是正式工作之后換工作成本太大,并且只能長時間待在一個地方,不如趁實習去不同城市看看,就當是旅居。”小余同學的目標很明確,剛結束完在廣州某互聯(lián)網大廠的實習后,她就前往上海某音頻分享平臺繼續(xù)實習了。
并非所有人都有意愿和條件前往大城市實習,選擇靠近自己學?;蚣亦l(xiāng)的單位是多數(shù)人的選擇。
小趙同學是在湖南的某紙媒實習,“曾經在這里實習過的學姐說體驗不錯,自己也很想去學新聞采編。”
在重慶某文化創(chuàng)意公司實習的小濤表示,之所以選擇在這里實習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因為自己是重慶人,另一方面因為自己對營銷策劃比較感興趣,再加上有實習工資。”
不過近年來線上實習的興起,也給了新傳學子更多的選擇。
廣東一家財經媒體今年暑假招聘了很多線上實習生。已經跟隨老師線上實習了一段時間的小張說:“光我們班上就有三個人在那里實習。”
還有少數(shù)同學會選擇非對口的實習單位,比如有受訪者提到了他的一位同學,去了一家電子煙公司做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好像他不是很想去媒體實習,到處投簡歷后便去深圳這家單位了。”
入職看什么?
學生實習的需求增多時,單位入職前的篩選變得愈發(fā)嚴格。
“請你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目前就讀的學校和專業(yè)是什么?”小林同學面試某主流媒體時,感受到HR的開場白著重突出了對學歷和學校的重視。
對于很多工作來說,學歷是作為篩選應聘者的第一道門檻,也是最重要的門檻之一。而“卡學歷”的情況在傳媒行業(yè)的實習中亦有所體現(xiàn)。
不過有老師或熟人的推薦,能夠免去這個流程的煩惱。“我是通過老師介紹直接去實習的?,F(xiàn)在找工作卷就算了,連實習都是這么卷。”在某視頻媒體實習的小易說道,“身邊的實習生幾乎都來自雙一流院校,好多人還是從外省過來租房實習。”
小易在和同單位實習生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尋找實習時,簡歷也格外重要,簡歷上呈現(xiàn)的教育背景和過往實習經歷都是HR選人的重要參考依據。
“我的學校是實習生里面最差的”,小陽在湖南某主流報社的文旅頻道實習,她表示自己是通過老師介紹去的,上崗后發(fā)現(xiàn)身邊的實習生基本上都來自雙一流院校。
小余在上海某互聯(lián)網單位實習期間對“卡學歷”的情況也深有感觸。“周圍的正職基本都是國內外top院校的本碩,他們在招實習生的時候首要考慮重點院校的學生。”
其實,多數(shù)內容行業(yè)的單位都比較重視學歷,并且大都要求實習生具有相關的經驗和掌握一定的技能。
小含的單位在前期面試時就明確要求實習生熟練掌握視頻剪輯等相關技能。上崗后她也發(fā)現(xiàn)身邊的同事個個“臥虎藏龍”,不僅學歷好,而且技能也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學歷不好的小菜鳥,被卷進了大環(huán)境的漩渦里,力求自保只能瘋狂實習。”在上海某廣告集團實習的小佳表示,4A廣告公司對于學歷的要求其實沒有卡得很嚴格,相對于學歷來講,經驗和能力相對更加重要一些。
不過也有些單位是例外,誰能入職主要看的是你來得早不早,有沒有占坑。
“也有些單位交管理費就讓你進的。只要不是暑假人滿為患,他們絕對很樂意收實習生。記者名字后面掛兩個實習生名字不嫌多,再來一個可能也沒有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學如此說道。
實習為了啥?
當被問到實習的目的時,受訪者都不約而同地說到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經驗。
“看著身邊的同學全在實習就很焦慮很著急,感覺自己要落后了一樣。”小羊在華中地區(qū)的某電視媒體實習,她表示是通過內推的形式進入實習的。
她認為自己作為一名跨專業(yè)的學生,需要多積累一些實習經驗,便于在找工作之前多一點職業(yè)體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yè)路徑,能為之后就業(yè)做準備。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實習的確能夠幫助大家將所學融入實際,甚至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在實習中有過許多采訪經歷的小王同學說:“活動中都是來自各個媒體有經驗的記者老師,怎么問問題,問什么問題不僅是提前策劃,更要在現(xiàn)場隨機應變,這些知識真的只有現(xiàn)場才能學到。”
小陳同學目前在華東地區(qū)某地級市傳媒中心實習,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增加相關經驗。和不同的人去打交道也很能鍛煉她“社恐”的性格,她每天都會問老師:“我可以看你剪輯嗎?我可以跟你去配音嗎?”
增加對不同單位不同崗位的認知,也是一些同學去實習的原因。
小聲同學說:“想換一個環(huán)境,離開媒體去體驗下轉換身份的感覺。以前在媒體我是改通稿的,現(xiàn)在變成我來寫通稿。實習當記者時就想著我想拍哪里就拍哪里,等到當宣傳助理對接記者時,就變成了恨不得所有人都聽指揮別亂跑。”
“當時的實習伙伴還說了一個原因,博物館是她畢業(yè)論文的研究對象,所以她來這里實習是為了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小聲補充道。
實習有錢嗎?
在與實習相關的話題中,無薪實習時常被人提及,這種現(xiàn)象在國內外的傳媒行業(yè)都比較常見,有些單位還會要求學生繳納管理費。
“每個月需要上交實習管理費,三個月起交,并且不包吃不包住,也沒有工資補貼,自己還要租房子,讓本就貧窮的我雪上加霜,并且需要經常性的加班,還是很辛苦的,但為了拿到實習證明,只能咬牙堅持了。”前往省外某電視臺實習的小魯說道。
小四在某地方融媒體中心實習,也是沒有工資的,連工作餐都沒有,再加上自己家住得比較遠,每天還要早起騎車去上班。剛開始指導老師會布置一些任務,但現(xiàn)在他的任務基本上是坐班改稿子,外出機會不多。
在本次的對話中,多數(shù)在傳統(tǒng)媒體實習的同學表示沒有工資和補貼,少部分表示有稿費。不過話說回來,也并不是所有單位都是無薪資無補貼的。
圖片來源:Pexels提供
小章同學目前在橫店當攝影師助理,是自己以前的老師介紹過去的,工資是500元一天。他表示這份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一般是在攝影棚和烈日下,工作強度很高。“在劇組待了一個月,以后可能不會再遇到這么辛苦的工作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一種磨練,不想再來一次了。”
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招聘信息上也基本都會寫上工資的。小余就表示自己實習過程中是有工資和住房補貼的,“不說能賺錢,但至少不會倒貼錢。”
也有些傳統(tǒng)的媒體單位的確有補貼,但數(shù)額較低。
“200元不到的工資,讓我感覺到了自己的廉價。”小須同學在某媒體地方站實習,他表示實習過程中每個月有不到200元的補貼,但外出采訪時的交通費用都需要自掏腰包,有時候出差到外地的車費也是自己出的。
不過小須還是表示在實習工資外還會有一筆額外的收入。“我第一次收到車馬費時都不太熟悉,因為對方是夾在資料袋里,也沒有跟我說,第二天差點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了。”
工作都干些什么?
理想與現(xiàn)實總會存在一定區(qū)別,實習也是如此。
“只求不要再讓我整理錄音文件了,人工整理很麻煩,最重要是方言根本聽不懂!”小鑫同學在西南地區(qū)某省級媒體的政務部門實習,她說每天都需要坐班,平時事情比較雜碎,日常實習也沒有什么固定的任務,指導老師也比較佛系,感覺學不到什么東西。
“打開與實習老師的聊天記錄,搜索‘外賣’二字,連著出現(xiàn)了幾十條拿外賣的聊天記錄。”小易說道,“同組實習生很多,基本上都是幫老師做一些瑣碎的雜事,并且辦公環(huán)境也不好,大家四五個人擠一張桌子,每天就是刷劇和做ppt之類的事情,接觸不到什么核心的業(yè)務。”
小林在華中地區(qū)某央媒地方頻道實習,他說日常是需要坐班和打卡的,實習任務就是出去參加各種發(fā)布會和一些宣傳活動之類的,有時候需要出差,寫稿子大多是去改改通稿,自己寫稿的機會不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張的線上實習也沒有想象中輕松。她表示實習期間需要線上采訪,但是線上采訪又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騙子,難免經常會被拒絕,有時候一天打幾十個電話都連著被掛斷,“而且線上采訪相比起線下交流得到的有效信息自然也會少很多。”
“有意思的是當時一起實習的同學因為連著打太多電話被舉報導致手機被‘保護性關停’,最后去營業(yè)廳辦理才恢復過來,聽說還簽了‘反詐騙協(xié)議’。”
小張同學則表示:“退一步來說,線上實習更加自由,加上老師很負責,所以跟著她寫新聞收獲還挺大的。目前自己可以獨立地去尋找一些財經新聞選題,然后分析寫作,采訪寫作能力也都有一定提升。”
同樣,在某央媒線上實習的小王同學說:“要求按照正常上班時間一樣工作,但從來沒有執(zhí)行,自己就是給實習老師設置了一個‘特別關心’,有任務就做,沒任務就忙自己的了。時間很自由,但總有一種隨時待命的緊張感,每次最害怕聽到的就是‘叮咚’,現(xiàn)在都不敢給別人設置這個特別關心的音效提示了。”
收獲總是會有的
無論是日常摸魚、朝九晚五還是全天候待命,大多數(shù)同學都表示,在一段實習經歷結束后,總會收獲一些東西,或是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小佳的日常工作主要負責campaign(項目活動)的媒介排期、媒介配置表的制作。如今實時跟進campaign的執(zhí)行狀況、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反饋客戶的需求進度及內容投放情況等流程對她而言已經非常熟悉。
她坦言道,投身工作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真的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尤其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英文讀寫能力。
“學會了更好地溝通,并且磨合了我的心態(tài)。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現(xiàn)在甲方新要求再怎么變動,我都能平和接受和調整。同時在實習中,看到了很多優(yōu)秀的職場姐姐,氣場都非常強大,覺得自己要繼續(xù)努力,向她們靠齊。”在某省級電視臺實習過的小羊說道。
談及在實習中有沒有什么收獲的問題,小余很真誠地表示有很多。
首先是身份轉變。她最初實習時總是帶著學生思維做事,工作上小心翼翼且啥都不懂,現(xiàn)在基本可以得心應手。“在mentor(導師)要方案的時候提供兩到三版,習慣給每一份文件以及每一張圖片做好命名等,爭取拿捏好每一個細節(jié)。”
當然,她說自己偶爾還是會犯錯,但是已經不會玻璃心了,“該道歉道歉、該修改修改,以結果為導向。”
其次是專業(yè)能力提升。以前在學校,小余總以為自己所學知識夠用了。但真正開始工作,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只了解了皮毛,很多技能都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和學習。
小四同學則覺得在縣級融媒體實習的這段時間充分感受到了文字和鏡頭的力量。在基層采訪中會遇到很多感動的人和事情,這些都是他在書本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很慶幸能夠用自己的筆去給予他們幫助,能夠用鏡頭記錄這些美好的時刻。”
總而言之,對于學傳媒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實習整體上是求學過程中一件充滿挑戰(zhàn)又不乏收獲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階段,同學們會刷新許多對于傳媒行業(yè)的固有認知,運氣好的能夠獲得快速成長,甚至找到未來的工作方向;運氣差點的也能夠及早認清現(xiàn)實,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fā)展賽道。
不過,如何在了解自己優(yōu)勢的前提下匹配合適的實習則更是一門學問。但也不必慌張亦或隨波逐流,未來山高水遠,只要一直在路上,便有機會收獲更多經驗,幫助自己破浪斬棘!
祝愿每一位同學都能找到心儀的實習,并且獲得成長。
【今日互動】
你對新傳或其它專業(yè)的實習有哪些感受?與這篇文章的描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屬于你的實習故事。本期將根據留言的點贊量和質量,選取2位讀者分別送出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提供的《思考上癮》一本~
【媒體互聯(lián)】一站式新聞媒體軟文發(fā)稿平臺,專注新聞軟文短視頻發(fā)稿,涵蓋短視頻、抖音、自媒體,微信,小紅書,網媒等渠道資源。